本報記者 王晗
  通訊員 朱劍鋒
  他平凡、普通,猝然離去卻讓眾多人感到巨大的傷悲;他只想做一木一石,卻在默默奉獻中成為精神的豐碑……
  他,就是長沙市雨花區東山街道原黨工委委員、辦事處副主任鄧悅。9月13日,他因肝癌晚期醫治無效,將生命的年輪定格在了41歲。熟悉他的人都說:“鄧悅是個好人,更是個好幹部。”
   責任第一:
  “工作中,要少講空話多做實事。”
  一個普通的工作日,一間活動板房辦公室,一張普通的辦公桌上貼著手寫的16字座右銘:責任擔當、依法公正、求真務實、為民清廉……一切都沒變,只是曾經的主人已經不在了。
  圭塘小學、區教育局、區委辦督查室、區住房保障局、東山街道,回顧鄧悅短暫的人生軌跡,始終走在服務民生的第一線,無怨無悔,任勞任怨。
  “工作中,要少講空話多做實事。”鄧悅常說這句話,他也堅持這麼做。
  2010年底,長沙市重點民生項目——長沙重型機械廠棚戶區拆遷改造項目啟動,鄧悅作為辦公室主任,第一批進駐項目指揮部。
  第一次接觸拆遷工作,政策法律全要從頭學起。鄧悅不懂就學、不會就問,他一手制定的指揮部原創性制度,形成了一套城市棚改拆遷的“長重模式”,引得其他區縣紛紛前來學習借鑒。
  2012年,項目一期還有60多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簽約。鄧悅一戶一戶上門走訪,有時晚上十一二點還在居民家裡做工作。拆遷戶文春秀過世後,4個子女不住在一起,鄧悅主動選擇文春秀遠在岳陽的大女兒做工作,奔波兩地送文書,老人的子女終於被他感動,主動簽了約。當時,鄧悅的體檢表已被醫生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:“疑似肝硬化”。
  那幾年,加班是鄧悅的“家常便飯”。餓了泡一碗方便面,累了躺在椅子上和衣而睡,即便有時腹痛難忍,他也咬牙堅守崗位。
  今年春節前,鄧悅受命調任東山街道辦事處,分管城管、拆違控違等工作。作為雨花區大開發的主陣地,這裡的工作比長重棚改更難。可他“到一崗、愛一崗”,不到3天,就幾乎跑遍了街道內所有的小區和主次道路,做了厚厚的一本調查記錄,還制定了全年的工作計劃。
  但此時,鄧悅的病情已經愈發嚴重,常常臉色發黑,頭上滲出一顆顆豆大的汗珠。同事和家人擔心他的身體,都勸他去醫院檢查、住院,但都被他拒絕了,他說:“才到東山,什麼成績都沒有,哪能動不動就住院!”
  百姓為重:
  “群眾有需要的地方,就是我要去的地方。”
  2013年12月6日,長重棚改項目一期集中簽約的前一晚,分房戶們早早地在門口排起了長隊。
  “這麼冷的天,凍壞身體怎麼辦?”已經連續幾天加班的鄧悅,擔心群眾夜裡受凍,特意跑到市場買了烤火爐、方便面,燒好開水給大家驅寒,陪著他們整整一個通宵。直到第二天,所有簽約順利完成,他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家。誰也不知道,鄧悅是隱瞞了自己的病情,忍著腹脹的疼痛,強撐著熬過了這一夜。
  今年5月,在東山做蔬菜生意的李桂青,找到街道請鄧悅協調幫孩子入學,鄧悅二話不說答應了。6月25日,鄧悅住進了醫院。到了8月底,因為家長疏忽耽誤了,孩子沒能及時入學。此時,鄧悅已經重病在床,無法行走。但他仍堅持反覆打電話協調,終於幫李桂青的孩子享受了流動人口子弟政策,順利入學。
   原則至上:
  “政策是底線,絕對不能松!”
  出生在瀏陽洞口鎮一個貧寒農家的鄧悅,一歲時喪父,被過繼到舅舅家,兩個大家庭有9個兄弟姐妹。得知鄧悅在省城“當官”,他們都希望他能幫忙找點路子幫家人一把。
  “家裡的事我一定儘力,有些事真的搞不得嘞!”一旦要拿公家的資源給自家謀福利,鄧悅就變得“不開竅”了,時常弄得家人很是尷尬,不歡而散。
  東山街道是省會高鐵新城形象窗口,開發建設工地多,渣土出土量大。有些人圖謀在東山境內倒土,或是搭建違章建築牟利,不時襲來的“糖衣炮彈”,都被鄧悅嚴詞拒絕。
  “政策是底線,絕對不能松!”在他的帶領下,東山街道實現了違章建築“零容忍”、“零增長”。
  生與死勾連的是一片短暫的時光。在有限的時間里,鄧悅用自己的生命,為服務群眾“最後一公里”的守望者做了最好的註解。  (原標題:真情助民,在“最後一公里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97yscik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